close

 

照片 096.jpg

八月某日中午,師大附近的咖啡廳,我專訪了《野球孩子》的另一位導演廖敬堯,個性恬淡寧靜的他帶領我們一窺《野球孩子》的另一個面向。

 

廖敬堯 × 沈可尚

 

《野球孩子》罕見地同時由兩位新銳導演(廖敬堯與沈可尚)擔任導演的工作,作為兩個獨立思考的個體如何協調出電影的一致路徑,並且區分彼此的導演焦點和工作定位,想必是所有人都非常好奇的部份。

 

導演廖敬堯表示,他與沈可尚並未有明確且刻意的分工制度,由於兩人是大學同班同學,自大學時代起就彼此合作拍片,至今共同生產的作品已經累積無數,因此兩人完全沒有默契上的問題,正因如此,廖敬堯與沈可尚兩位專業的導演更發揮了相乘的作用。

 

《野球孩子》的分工配置

 

兩人在個性上的迥異與合作間的默契,多少還是配置了工作的次序並發展出一套分工邏輯。廖敬堯表示,以《野球孩子》為例,在拍攝時由沈可尚負責畫出藍圖,廖敬堯則是為藍圖填上色彩,也就是沈可尚決定要拍什麼,拍攝時間的長度與關機的時機則交給廖敬堯來決定;剪接時則相反,由廖敬堯畫出藍圖,沈可尚則負責填上色彩,也就是廖敬堯負責影片素材的整理和粗剪,沈可尚則是為影片段落決定出最後的編排次序。

 

此外,在拍攝過程中,能言善道的可尚負責與外界的溝通聯繫,內向的敬堯則躲在攝影機背後專注於鏡頭前方的世界。感性的廖敬堯更透露,他在剪接時的訣竅,他試圖「把自己變成小孩」,這樣才能夠真正進入孩子們的世界中,透過「同理心」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正因如此,《野球孩子》成為一部足以為觀眾召喚純真樸實童年的紀錄電影。

 

 

(待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seballbo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