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攝影機後面,拍攝這群孩子最大的焦慮是:自己的不夠感性,常常無法去感應孩子所要傳達的訊息。
<野球孩子>拍攝的難題不在於技術上的掌控,更困難的是拍攝心態的調整,或者是說理性與感性之間的掙扎,而感性成為最大的門檻。
記得拿起攝影機時,最常懸宕腦中的疑惑是:我在拍誰?我為什麼要拍他?我在拍他的什麼?我有拍到嗎?…我把這孩子拍得忠實而誠懇嗎?

這個疑惑到現在,離開花蓮富源一年後,還是會經常想起。
另一個曾經出現的困擾是關於:熱血棒球。在拍攝初期,這個問題經常在腦中閃現。不夠熱血,是角色的問題嗎?還是自己技法不足的問題?還是我們太習慣運動帶來的熱血激昂?仔細回想自己的童年生活裡,好像也沒太熱血。

這群孩子跟每個人的小時候一樣,他們有些單純天真,常常平凡又簡單。打棒球對他們來說,除了好玩有趣,最重要的是:可以和大家在一起,一塊打棒球。這般簡單的需求,雖然他們不會說出口,但是你會從孩子身上讀得出來。

記得這群孩子下課、放學最常做的事,就是三五朋友,把竹竿當球棒,把瓶蓋當棒球,在院子裡就這樣玩了起來。每個人都想參與,每個人也都有他自己的位置,打的、投的、守的、旁邊乾瞪眼的,這樣習以為常的風景不就是童年時光最在乎的事嗎?
所以說孩子的熱血在哪裡?我想會是:當隊友打架時,有人會勇敢正義地出面阻止;當隊友要被教練逐出球隊時,大夥會一起想想辦法,把他留下來;當大家一起去河堤大便時,會互相照應。如此簡單、勇敢的表現,就是孩子生命裡的熱血。

攝影機守候著這群孩子的生活、棒球,然後有一些不太平凡的生命片段被幸運地用影像的方式留了下來,展現最原始生命骨子裡的熱血,所以有了< 野球孩子>。


by 敬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seballbo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