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段落並不是整部影片中我最喜歡的一場戲,但每次看到這裡,我都會記起我們這部紀錄片到底要拍什麼。從前往花蓮的第一天,我就告訴自己,我們不要拍《翻滾吧,男孩》或《奇蹟的夏天》,也不想談論教育、原住民、國家體育政策或棒球歷史等議題,那些留給電視上諸多新聞雜誌去做深度報導就好了。

 

一般來說,棒球隊員經過嚴格的訓練,好不容易要上戰場了,展現出來的應該是雄赳赳、氣昂昂的態勢,並且配上鏗鏘有力或山雨欲來的音樂。然而,兩位導演非常清楚我們這部片要表達什麼。54隊來自全國各地的好手齊聚在大操場的開幕式並沒有像張藝謀或賴聲川所策劃的高度藝術或體能極限的精準展現,反而,一張張孩子的臉的特寫只是東張西望、不知所措、無所謂、甚至毫無紀律。畢竟,他們是群孩子,熱血與英雄並不是每天要做的事。換個角度來看,參加全國棒球比賽,為何不能只是另一場遠足。我常在想,棒球做為國球,這些小球員都背負了太重的包袱,國人把輸贏看得太重。「讓我們來打球吧」的英文是let's play. 我始終覺得,「玩」,才是一切運動形式與規則的初衷,如果不好玩,再多的成就也只是虛偽、矯情與功利。

 

這部片要講的是邁入青少年前最後的童年,而一張張孩子的臉的特寫的串連,某種程度回應了整部片的宗旨:臉龐以外的大環境不重要、事件的始末不重要,孩子們當下的純真才是最可貴的。

 

 

製片人  黃茂昌



【導演最愛片段分享】廖敬堯:母親的手與人生九宮格
【導演最愛片段分享】沈可尚:喜歡和你在一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seballbo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