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彤雅立

週, 大雨滂沱過後,好友一通來電:「《野球孩子》戶外場還有演!」一場計畫在大安森林公園的戶外放映,我們想好要帶著晚餐、坐在草地上、星空下,好好放鬆地觀 賞這部去年紀錄片雙年展首獎的作品。下午的雨大得不能再大,我暗自忖度,今晚的電影之約定是要取消了。聽到電話彼端傳來的消息,我意外之餘,也被戶外放映 的氛圍慫恿著,要不然,這部片近來正上映,我們亦可在戲院看電影。

 

第一次看《野球孩子》是在去年的台中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在一個毫無預期的情況下,我在國美館的放映廳接收到這部電影質樸、謙遜的攝影語言,內心有種極大的觸動。記得上一次這樣的觸動,是在2006年 第二屆台灣國際兒童影展,一部北歐電影,攝影機以仰角的姿態拍攝小女孩,使我驚詫,卻又歡喜良久。一部能夠站在兒童的角度拍攝的影片,終於出現在台灣的觀 眾面前。從來我們的教育,特別是父執輩,對兒童的要求便是要聽話、孝順,上一代的長輩幾乎不曾聽過「兒童人權」的字眼。我還記得當時在仁愛路上、青少年育 樂中心裡看電影時的激動,目不轉睛、直想背誦著那每一個帶著尊敬、仰望孩子的畫面。那些影像是留下些什麼在我心裡的,於是我更加重視包含兒童在內的弱勢。

 

《野 球孩子》同樣地,讓我對於台灣紀錄片的書寫方式感到激動,首先是內容,再來是攝影機運動。兩位導演,沈可尚與廖敬堯,皆為電影與攝影專業,無怪乎他們在捕 捉這群來自花蓮的小學高年級少棒隊,能夠動靜皆宜、適切地推展下去。據說電影拍攝耗時兩年,我在電影裡看見的是孩子們的真。這樣的真,展現在許多微小的細 節上,某些動作、某些表情、某些對話,這些被稱為率真的東西,是我們在劇情片中,甚至是多數紀錄片裡太難以看見的。這裡的孩子們不演,他們來真的。他們的 喜怒哀樂、或認真或玩耍的心境,全都是真的。畫面裡的真,使我在一小時半的光陰裡,坐在公園裡忽然感覺自己很輕,這感覺與去年不太一樣。《野球孩子》有種 使人每次看,每次感動的能量。今年從柏林歸來,感覺台灣的硬體差不多,但整體的社會氛圍似與去年相距甚遠,少了一點率真的性情與活力。也許是政治經濟環境 的轉變,使人們無意也無暇暢所欲言,消失了一種暢快淋漓的感受。因此今年看《野球孩子》,心裡備受鼓舞,感覺安心踏實。也許我們的心轉變了,世界就會變。

 

大 雨之後的大安森林公園,有涼爽的水氣與植物的芬多精,在戶外看電影反而不那麼熱。電影公司特別準備了輕便雨衣,鋪在椅子上,讓觀眾不因為天候影響觀影狀 態。而老天爺也非常配合地,晚上一滴雨也沒有下,使我的第二場《野球孩子》順利觀賞完畢。這部電影獲得去年國際紀錄片雙年展的首獎,實至名歸,也參與了國 際上的其他影展,讓世界看見台灣島上的花蓮、孩子、大自然與棒球。放映結束,看見放映師江先生又東奔西忙收拾器具,趁機寒喧幾句,慶幸自己今天在場。後來才知道,原來大安森林公園的舞台區,在放映前兩小時淹水及腰,放映器材根本難以架設,江先 生在風雨中仍以他的專業避掉水患,讓我們能夠在一個天然無空調、有人情味的涼爽晚風中看電影。此行返台,能夠這樣再看一次《野球孩子》,由於華南金控對影 片的支持,在場有些穿西裝打領帶的金融業上班族,有些帶著孩子,他們沒有失業,有孩子要養,百忙之中還抽空來看電影,還是台灣的紀錄片,這部made in Taiwan、質樸卻感動的作品,它應當屬於社會大眾而不只是專業影迷,當我們一同在月光下隨畫面放聲大笑時,有些東西,一定也正感染著所有的人。

 

20098 18日,於台北夏夜

 

來自此:

http://blogger.chinatimes.com/sabin/archive/2009/08/18/426634.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aseballboy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